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城变(上)

2018-09-26 09:37:40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

从泛滥咆哮到城市景观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更美了

湨河

1990年湨河文昌桥以西洪水

1994年湨河首次改造

2004年改造中的文昌桥

2017年的湨河

蟒河

1990年8月27日蟒河荆梁桥以东洪水

1990年8月27日马寨桥以东洪水

2017年蟒河之夏风光

金秋时节,清晨的湨河、蟒河两岸凉风习习,空气中还飘着桂花的清香,随处可见散步的市民。

你可知道蟒河承载着几代济源人沉重的记忆。据史料记载,蟒河流域人民长期以来饱受蟒河肆虐,房屋、耕地常被洪水淹没。当时,蟒河流域流传这样的民谣:“蟒河水,长又长,弯弯曲曲不像样;天旱你往地下钻,天涝冲地又冲房;旱不收,涝减产,年年跟你受凄惶。”

如今,乖巧的蟒河穿城而过,为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河水波光粼粼。微风吹拂,平静的水面不时泛起层层涟漪。

湨河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条杂草丛生、鱼虾绝迹的纳污河。老百姓浇地都不敢用湨河水,生怕浇死了庄稼。

1993年,济源开始下大力气治理湨河,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湨河水质开始改善。

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心把湨河两岸建设成为绿色长廊、休闲长廊、文化长廊、居住长廊,先后投资1.5亿元,对河道进行断面改造、斜坡绿化、修砌护栏、安装雕塑等高标准治理。湨河沿岸风光更美了,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玩。

2017年,我市以湨河为试点,建设了两座生态浮岛,栽植黄花鸢尾、香蒲等水生植物,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为鸟类等提供适宜的生息场所,形成“水韵绿脉”的特色景观。

如今,白鹭、黑鹳在湨河嬉戏觅食的情景并不鲜见。人们漫步在湨河两岸,河水清清、绿柳扶疏、鸟语花香,心里别提多舒坦。

那么,18年前的湨河、蟒河是啥样呢?左面的这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湨河、蟒河的巨变。 (陈秋芬整理)

从一条街俩岗楼到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我们脚下的路更通畅了

城市道路

1995年天坛路

2005年沁园路

2012年沁园路

2017年沁园路

2009年愚公路

2011年济源大道

2014年济渎大街

2017年黄河大道

山区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泥泞的村道

如今的村道

农村公路

山区公路

“一条街,俩岗楼,一个警察看两头”是早年济源老城的写照。现在,济源城区水清、天蓝、楼高、路畅,环境美,但让外地人啧啧称赞也让我们引以自豪的要数济源的道路了。

据了解,建国前济源城内大小街巷有13条,建成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我市延伸、拓宽、新建了10多条街道,宣化街、文昌路、荆梁街、天坛路等陆续出现。这些街道的总长度只有15公里左右,并且只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街道进行了硬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建部门制定了规划,开始建设黄河大道、北海大道、济渎大街、沁园路等。目前,我市“一环十纵十一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我市在“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指引下,着力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提升“老化路”。2018年,我市从影响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群众生活的重点部位入手,重点实施新城区骨干道路、老城区背街小巷和景观道路建设改造,新建续建14条、改造提升5条城市道路,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促进道路融合衔接、联网成线。     (陈秋芬整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