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革命老区行丨勋掌:铭记历史 再建新功

2018-09-14 14:10:00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济源是革命老区,有359 个老区村(居),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年来,济源老区村(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变迁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为深度挖掘济源红色历史,深情讲述老区发展故事,济源晨报传媒集团联合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济源农商银行推出“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济源革命老区行”大型系列报道。今日推出走进克井之勋掌篇,为你讲述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勋掌,古为城邑,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其易守难攻,建功立勋,易如反掌,故名勋掌。历史上勋掌是东、西魏,北齐、北周分界处的重要城池,曾经发生过司马懿奉诏西还长安、王弥自轵关到平阳归刘渊等重大历史事件。《北齐书》记载,河清二年(公元563年)四月,北齐武成帝高湛诏令司空斛律光督带2万名步骑兵,到轵关西建造勋掌城,构筑了二百里长城,设立13个戍所。历经千载,城池破落,即成村庄。

【红色历史】玉米地里的墓碑

在勋掌村北一公里处的一片玉米地旁,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坟墓。墓碑上刻着“苗既平烈士之墓”几个大字。

研究济源党史多年的苗步超站在墓碑前,徒手清理墓碑前的杂草和石块儿。初秋的阳光仍然有些炽热,墓碑面前长势茂盛的玉米挡住了好不容易刮过来的风。苗步超的额头上满是汗水,但他顾不上擦汗,弓着腰认真打扫着墓碑周围的一小片空地。

“苗既平烈士牺牲时才18岁,那时原大寨起义失败,他不幸落入敌人之手,被敌人开膛破肚,头还被挂在闹市。”待到墓碑前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苗步超才直起身子,给“济源革命老区行”采访组讲述了墓碑主人苗既平的英勇事迹。

苗既平,191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春考入济源师范。在共产党员党继新、薛子中的引导下,加入了进步组织“学生会”“读书会”,1930年加入共青团,尔后加入共产党。在校期间,他积极从事学生运动,曾参与赶跑反动教师和教育局长的斗争。

1931年冬,他和薛子中一起到西北乡搞农民运动,建立“贫民会”,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并担任勋掌党总支书记,组织农民向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32年黄背坪起义失败后,苗既平协助省委巡视员、焦作中心县委书记党继新建立了沁济边党总支,时任副书记。之前,为发展郭大佛、任建樟等人入党,苗既平做了大量工作,对建立和发展沁阳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8岁的烈士

1932年9月,中共焦作中心县委组织领导了沁济武装暴动,苗既平参加了党继新、郭大佛、张景禄领导的豫晋边红军游击队,奇袭了武山国民党五区区公所,缴枪10余支,子弹300余发,现洋300元。“据说当时缴获的钱全部散发给了贫苦百姓。”苗步超说。

游击队占据原大寨后,深入附近村庄,宣传土地革命并摧垮了西北乡村一部分村政权,严惩了土豪劣绅,建立了豫晋边区苏维埃政府。

党继新被捕后,为保证游击队的政治工作正常进行,苗既平任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他与郭大佛研究后决定营救党继新,因敌人戒备森严,计划未能实现。在斗争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苗既平为寻找中共上级组织,他步行千余里,绕道赴豫西,找到洛阳中心县委干部张剑石,带回一封密信,鼓舞了士气。

1932年11月底,济源反动县长方廷汉,率敌人大肆围攻原大寨。敌军压境,游击队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一定要守好五个山口,保住原大寨。苗既平带领游击队二中队在三棵树腰进行阻击,血战五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忍痛撤离原大寨。

撤离时,游击队员们有的手抓树枝、藤条跳下山崖,有的用棉衣裹着头从山上滚下突围。苗既平不幸摔断了腿,被敌人发现。

“一开始遇到的敌人不认识他,苗既平就谎称自己是打柴人,不慎摔倒了腿。”苗步超说。不料,苗既平刚躲过了一劫,却在马落岭遇到了反动民团首领苗树珍。

“苗树珍一看到苗既平,冷笑了两声,说‘想不到你竟然会落到我的手里。’”苗步超说。见此情景,苗既平怒斥苗树珍,并随手抓起一块石头向苗树珍头部砸去。恼羞成怒的苗树珍当场杀害了苗既平。

那一年,苗既平18岁。

特派员“老王”在勋掌壮烈牺牲

今年77岁的酒昭然,现住新乡市。前不久,他从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济源革命老区行”活动的情况后,便打电话给济源晨报记者,讲述他1944年亲身经历的革命事件。

那时,勋掌村有3个党支部,保险起见,各自之间没有联系。当时酒昭然的父亲酒同云是其中一个党支部的一员,经常参加勋掌村的地下革命活动。

一天清晨,当村干部的父亲带着刚刚记事的酒昭然到村里的大庙开会。当时参会的除勋掌村村干部外,还有两位特派员,一位叫成波,另一位叫王赞鹏(人称“老王”)。

“那时天刚亮,开会的人有五六个。”酒昭然回忆,当时大家正在开会,忽然听到外面有老百姓在喊“日本人来了!日本人来了!把勋掌村包围了。”听到喊声,父亲酒同云赶紧背上酒昭然,和其他与会人员一起慌忙向村北的一个山沟跑去。不料,就在他们快到山沟的时候,遇到了埋伏在那里的日本人。见状,他们又赶紧往回跑。就在这时,日本人忽然开枪,跑在后面的王赞鹏躲闪不及不幸中弹牺牲。

日本人离开后,酒同云一行将牺牲的王赞鹏安葬。新中国成立后,王赞鹏被追封为烈士,遗体安葬在我市烈士陵园里。

酒昭然的父亲酒同云于1943年参加党组织地下活动,1945年2月入党,并先后担任农会主席、民兵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

说起酒同云,88岁的村民赵国杰打开了话匣子。“酒同云南下时曾遇到敌人追捕,当时是冬季,为躲避追捕,他跳到一个大水塘里藏了起来。追他的人在水塘旁等了俩小时不见他,以为他冻死了就离开了,这才让他逃过一劫。”赵国杰说,解放后,酒同云在福建任职。每次回来,他都会给街坊邻居带一些福建特产,时常和村民聊天。

【还看今朝】

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勋掌人齐心协力,共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1958年克井人民公社成立后,勋掌村更名为勋掌大队。1974年,勋掌辖25个生产小队,850户,4310人,为当时济源笫一大村。1974年8月,因人多面积大,管理不便,勋掌划分为勋一、勋二、勋三、勋四四个生产大队。1974年为解决老村内住宅和耕地矛盾,从勋掌大队陆续迁出145户,690人,于1977年1月成立勋掌新村大队。1983年依据“社改乡 队改村”的精神,依次更名为勋掌双峰村、勋掌后沟河村、勋掌金水村、勋掌古泉村、勋掌新村。

在勋掌古泉村,“济源革命老区行”采访组一行看到,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留守在村中的老人们聚集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闲聊。

“这些年我们村的发展还不错,集体经济上去了,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勋掌古泉村村委会主任刘有国说,古泉村有1117口人,分成10个居民组。村民有种薄皮核桃等经济作物的,也有养猪、养羊、养梅花鹿的,为了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努力寻找各种致富办法。

驻村帮扶脱贫致富

“特别是市里派来驻村第一书记后,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刘有国说,勋掌古泉村是市人大常委会的帮扶村。在第一书记孙元中的帮助下,2017年,村里引来帮扶企业:华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年收入17万余元。2018年,省委组织部为了壮大勋掌古泉村的集体经济,给村里投入110万资金,用来发展产业。在克井镇政府的协调下,将这笔钱投给了柿槟村的一家物流仓储有限公司。以后每年年底,勋掌古泉村都将分到11万元的分红。

漫步在勋掌古泉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贯穿全村,一座座房子整体划一。刘有国对济源晨报记者说,第一书记来后,带领村民清垃圾死角,搞道路硬化,建文体设施,丰富村群众文化。短短几个月时间,先后帮村里争取整村一笔项目资金,修建了村道和田间路。“去年修了3.017公里的田间道路,今年又修了2149米。”除此之外,勋掌古泉村还争取了资金用来提升村标准化卫生室、小游园。

“我们还将围着古泉湖打造红色革命基地,让咱勋掌村的革命故事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刘有国说。

谈及今后发展,第一书记孙云中表示,他们正在计划筹资150万元,成立村级股份合作社,引导村民入股,大力发展薄皮核桃、林下牧草种植、散养猪等,实现绿色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探索“互联网+”生产、销售模式,逐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济源农商银行带你走进济源革命老区。如果你有关于济源革命老区村(居)的故事,请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济源革命老区村(居)的发展有想法或建议,可以拨打电话15239718927或在济源晨报微信公众平台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在老区行的路上等你!(记者 冯小玲 李亚楠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