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局委新闻 > 正文

扶志扶智拔“穷根”——市工商局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2018-09-06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王拐村位于大峪镇西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市工商局定点帮扶王拐村以来,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工作任务,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统筹开展基层党建、宣传教育、精准帮扶、文明创建,脱贫攻坚战役初见成效。

  抓党建,点燃脱贫希望

  农村要发展,党建需先行。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扎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利用开展“玉川先锋课堂”“党员五事争先”等活动的契机唤醒党员先锋意识。为了让老支部焕发新活力、发挥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驻村工作队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站出来”,点燃了王拐村群众的脱贫希望。

  同时,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给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激发了党员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驻村工作队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为王拐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扶产业,拓宽致富门路

  产业扶贫是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2014年,市工商局进驻王拐村后,通过调研发现群众创业难、启动资金缺乏的现状,于是,发动社会众筹,募集资金12万余元,扶持贫困户及村里的产业发展。

  “必须授之以渔,让村集体拥有造血能力,才能真脱贫。”王拐村驻村第一书记孔德超告诉记者。在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异地搬迁等工作。此外,驻村工作队还结合王拐村实际情况,实地考察,启动异地搬迁工程,通过群众自筹资金,在承留镇丹桂园社区征地建房。

  据孔德超介绍,王拐村计划在丹桂园社区建房146套,能容纳王拐村所有村民。目前,王拐村在丹桂园社区已建成多层房4栋80套,入住率达40%。。“丹桂园社区地处承留镇,交通便利,周边厂矿企业较多。村民入住丹桂园社区后,可有效解决就医、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孔德超说。

  强基础,筑牢扶贫基底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关键。市工商局帮扶王拐村后,不断加强王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方面资金12万余元,硬化村组道路、改造大队部办公设施、启动亮化工程和文化墙建设等项目。

  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切实改善了王拐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村里的硬件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增强了全体村民的获得感,也提升了村民对脱贫攻坚特别是驻村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振精神,增强脱贫信心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驻村工作队不断加强王拐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扶贫作为一大突破,激发贫困个体内生动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脱贫信心。

  市工商局发挥自身优势,在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转变作风,定期入户,与贫困户加强沟通,提高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我们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制度,规范婚丧办理程序。”孔德超说,此项措施可避免办红白事攀比浪费等现象。此外,驻村工作队还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倡导邻里和睦,培育文明乡风;以横幅、标语、漫画等形式建设脱贫攻坚宣传阵地,宣传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在村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组织工商系统文明志愿者40余人到王拐村集中整治村容卫生,使村里的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利用下乡宣讲政策之机,给王拐村送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图书400余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记者 李珊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