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五龙口 > 正文

西正村:走“循环”路挣“绿色”钱

2018-07-28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成群结队的白鹭在西正村稻田里嬉戏。                                                       本报记者 李浩 摄

  稻在水中长,蟹在稻下游,鹭在天上飞。这动静结合的画面,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我市循环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7月26傍晚,不少游客来到五龙口镇西正村的千亩稻田旁,观赏田园美景。

  每年夏季,近千只白鹭在这里驻留。水稻为螃蟹遮阴,并提供禾花等食物;螃蟹为水稻除草、松泥、吃害虫,蟹粪还可以肥田,形成了一个绿色循环立体系统。济源市富硒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西正村村委会主任贾通车介绍,为确保螃蟹的成活率,种植水稻不可打化学农药,这样产出的稻谷和螃蟹都是原生态食品。“我们挣得是真正的‘绿色钱’。”贾通车说。

  “生态不生态,稻田养蟹来作证。”水稻栽培专家司清林说,生态优美引来成群白鹭。据市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范明亮介绍,白鹭以水中小鱼小虾等生物为食物,白鹭在选择栖息地时,对环境要求很高,通常都会选择一些没有污染的地方。白鹭在此栖息,表明西正村的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水稻全身是宝,一棵水稻串起一个产业集群。碎米能酿酒,稻草能加工成稻草人和草帘,油糠能加工成饲料……“除了大米能为群众带来丰厚回报,这些边角料同样供不应求。”贾通车骄傲地说。

  稻蟹联姻“钱景好”,水田变身“聚宝盆”。“这种立体种养模式,预计每亩可以产蟹500多只、优质无公害水稻500多斤,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让水田变成‘聚宝盆’。”贾通车说,这是全市首次尝试循环立体养殖,30亩稻田产出的螃蟹和稻米已经被预定了一大半儿。明年,贾通车还想尝试稻虾混养,进一步扩大立体养殖面积。

  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养热情。据了解,今年我市新增水稻面积近1000亩。加入田里“捞金”大军的还有玉泉街道北水屯村民蔡峻峰和西水屯村村民党明冬。蔡峻峰说:“种水稻一年下来,比进城打工挣得还多,关键是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真正做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

  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蟹稻联姻’的综合种养方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记者 赵莉)

  (原标题:稻绿蟹游 白鹭翩跹 西正村:走“循环”路挣“绿色”钱)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