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全域旅游 > 正文

让乡村有趣有“颜值” 让城市有景有品位——访市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安平

2018-06-04 00:00:00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让乡村有趣有“颜值”,让城市有景有品位。这是市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安平心中的梦。

  济源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发展全域旅游是有效推进和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提升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城融合战略的有力抓手。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新常态下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会议精神,服务好我市全域旅游工作,才能让全域旅游成为引领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规划先行是全域旅游得以实现的最基础工作。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将“全域旅游”规划与国土、城镇、生态、产业、交通等方面的规划融合起来,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多规合一”。

  规划部门以适应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强化规划先行,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先后编制完成《济源市市域村庄布点专项规划》《济源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认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城乡综合品质,为把济源打造成中原城市群的“后花园”积极创造条件。

  规划部门将“全域旅游”作为城市运营发展的重要理念,依托“一山一水一精神”的文化品牌,统筹城乡一体化、景城一体化协调发展,对济源城乡发展、旅游转型、经济升级、三产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和总体规划。

  优化乡村规划布局,通过规划引导,增强村庄的吸引力,让乡村变得有“颜值”、有趣味。乡村是全域旅游非常重要的载体,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的文化和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最佳选择。我市以规划编制为载体,优化村庄现有格局,重点解决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硬件提升问题,注重乡村价值的挖掘和特色的塑造,遵循“居游共享”理念,关注乡村闲置资源改造利用,通过设计导入、风貌整理、空间微调等,将乡村闲置资源变身为旅游接待设施,注重独具乡土特色的景观整理与营造,通过创意设计,形成不同于城市的乡土景观体系。

  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将中心城区按照景区的标准打造,进行城市“双修”(修复和修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一是要做好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预留和控制,积极推进城区游园、道路等建设,增加游园绿地数量,丰富绿化层次、色彩,提高绿化质量和水平;打通城市断头路,增加路网密度,改善城区交通状况,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推进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工作。中心城区目前还存在大量空闲土地,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闲置浪费,还极大影响了城市景观风貌和生态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我市正在开展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对中心城区57处空闲土地进行提升利用,建成一批质量高、环境好的永久性街头游园、绿地广场和文体活动场所,达到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多重效果。三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风貌,建设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全域旅游在中心城区着重从传统文化街区、城市建筑景观、城市公园三个方面进行打造。

  在传统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方面,强力推进济水源文化旅游项目,争取早日将该区域建成体现济水文化底蕴和济源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另外,通过梳理和挖掘济源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街区,明确并强化相应的主题特色,使游客和市民感受到最真实的济源味道。

  在城市建筑景观方面,按照济源城市风貌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和道路街景规划要求,构建开发强度适宜、环境良好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建筑设计质量和品位,体现济源城市疏朗大气、灵秀怡人的建筑风格。

  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按照“生态优先、景观优美、节约集约”理念,突出“一园一品,一路一景”特色,打造“生态园”,建设“景观带”,加大生态系统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建设精品绿化景观。紧扣我市山水格局和文化特点,以城市风貌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为引领,着重对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与色彩、建筑高度、城市道路、城市夜景等方面进行控制,提升建筑设计品质,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魅力旅游空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