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翟道贵:老党员脱贫路上勇争先

2018-05-11 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5月10日清晨5点多,王屋山区还透着丝丝凉意。此时,一个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瘦小身影出现在王屋镇桃花洞村第一居民组的街道上,他弓着身子一点一点认真清扫着路面。

  这位瘦小的老人,是桃花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翟道贵,也是市委书记张战伟在5月9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上提到的那位积极向上、踏实肯干、主动申请脱贫的老党员。

  面对困难 不当“懒汉”积极向上

  翟道贵年逾六旬,1984年在部队光荣入党,有着34年党龄。

  老伴早年去世,儿子远赴他乡,和小孙子相依为命,加上右手残疾,翟道贵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特别是几年前,家里的土房年久失修、几近坍塌,没有钱建新房,他和孙子只好搬到了村里狭小、黑暗的烟炕居住。

  群众的困难,党和政府看在眼里。近年,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利用异地扶贫搬迁资金建了新房,孙子上学得到了资助,自己还享受了企业带贫、残疾人补贴等扶贫政策。

  虽然得到了帮扶,但翟道贵并没有停下自己奋斗的脚步,时刻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本色。他种植秋葵、小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就采摘蔬菜去城里卖。他基本上每次一去好几天,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馒头,晚上就睡在三轮车边上,也能赚些零用钱。

  他说:“党和政府给我的帮扶已经很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咱不能光依靠政府,不能当‘懒汉’,要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老当益壮 发展产业奋力脱贫

  翟道贵的一天是从清晨5点多开始的。2017年9月,翟道贵通过公益岗位扶贫当上了村里的清洁工。

  “最近杂草多,今天得打点除草药。”翟道贵负责第一居民组、第四居民组的清洁工作。第一居民组和第四居民组之间有五六里路,垃圾收集、倾倒,清理绿化带及房前屋后的杂物,再加上打药,这一忙活就到了10点多。

  完成整个区域的清洁工作后,翟道贵匆匆吃过早饭,顾不上休息,又赶紧拿着锄头,去承包地里平整土地。他说:“地整出来后,打算种一亩小辣椒。多忙点,脱贫就能早一点。”

  当上清洁工后,翟道贵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工资,还有“五险一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发展产业,奋力脱贫,尽早过上好日子。

  “制种白菜再有20天就能收割了,制种甘蓝再有个把月就成熟了,南瓜7月份能上市……”说起自己的产业,不善言辞的翟道贵却滔滔不绝。

  身体力行 时刻保持党员本色

  公益岗位工资、1.5亩制种白菜、2亩南瓜、1亩制种甘蓝、1亩小辣椒、1亩小麦……这是翟道贵今年列出的脱贫账单。他说,“再苦再累也要改变家庭面貌,今年我力争收入达到两万元,主动脱贫,报答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

  列为贫困户这几年,翟道贵一直想早日脱贫。“我今年要早点写脱贫申请书,自己有发展能力了,应该把党和政府的帮扶举措、政策优惠让给那些还没脱贫的群众。”他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带着群众致富,却当上了贫困户,占用扶贫资源,是给党组织抹了黑,脸上挂不住。

  “翟道贵太能吃苦了,起早贪黑地干!”在邻居的眼里,翟道贵是个能干的人。“人好,能吃苦”是村里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要想脱贫致富,自力更生最关键。他是我们村自主脱贫的典范。”村干部如此评价翟道贵。(报记者 史方方)

(原标题:“党和政府给我的帮扶已经很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咱不能光依靠政府,不能当‘懒汉’,要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在脱贫致富这条路上,需要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精神——翟道贵:老党员脱贫路上勇争先)

  短评

  脱贫要靠勤劳的双手

  翟道贵,身高一米六多一点,精瘦精瘦的,却有着旺盛的精力,身体里时时刻刻迸发着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精气神”!让人感动,值得点赞!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的本色——不怕苦不怕累,在脱贫攻坚大环境大形势下抓住机遇,一心脱贫致富,用自身经历给身边群众树立了榜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贫困户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的能力,勤劳脱贫光荣。他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贫困面貌。

  今年是脱贫攻坚集中总攻的关键阶段,也是攻坚拔寨之时。让我们学习翟道贵的这股子精神,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用勤劳收获累累脱贫硕果,用双手创造踏踏实实的幸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