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轵城 > 正文

巧用加减法 做好生态账

2018-04-09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春暖花开时节,在轵城镇柏树庄一家农牧科技公司猪场内,一头头猪悠然自得地进食、饮水、睡觉,生活得很安逸,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清理着猪粪。“今年我们又新建了20000立方米的黑膜沼气池,使粪便、污水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的集中无害化处理。”该公司生产场长李建伟介绍,此举不仅使猪场实现了清洁生产,而且可向周边居民供气。

  “之所以要配套建设大型沼气池集中处理粪便,主要是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综合考虑的。”采访中,该公司负责人王双星对记者说,生猪吃住的环境干净卫生,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患病风险,不仅生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会跟着提高,周边环境也不会受到污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王双星最初在搞生猪养殖的时候,将柏树庄1200余亩土地和2000亩林地整体流转,发展鱼塘20亩,还种植了薄皮核桃、李子等1000余亩,大力探索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现在,沼气池所生产的沼气不仅可以用于照明、做饭、取暖等,产生的沼渣、沼液还可充当肥料,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又增加了综合效益。

  像王双星的养殖场一样,2017年我市的147家规模养殖场中,11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年可处理畜禽粪便26.3万吨、污水41.6万吨。通过涉牧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我市规模养殖畜禽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乱排、乱弃、乱堆、泄露等污染环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养殖场区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我市努力在控制面源污染上做“减法”,在提高生态供给上做“加法”,打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组合拳”。市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我市将大力推进养殖污染治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建立有效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市场运营模式、政策支持体系和责任监督制度;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场施策,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主导模式,以沼气、农用有机肥、肥水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区域内种养平衡,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全市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孔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