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坡头 > 正文

不沉的葫芦舟

2018-04-05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每逢清明节,坡头镇留庄村第二居民组的薛平华旧居便迎来更多的瞻仰者。这个有着三孔窑洞、一座厢房的农家院,经过薛平华后人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家庭党史教育展馆。

  “这是英雄的成长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所。”来此参观的人纷纷感慨,在英雄成长之地缅怀英雄,既为寄托哀思,也为从英魂中汲取信仰之光和精神力量。

  薛平华被称为“黄河之子”。济源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故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位“特等民兵战斗英雄”驾起葫芦舟、摆起石雷阵,带领民兵英勇作战,打得敌人魂飞胆丧。作为民兵代表,他曾参加过开国大典,一生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一

  1938年,侵华日军的铁蹄逼近中原。21岁的薛平华毅然参加“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拿起土枪,保家卫国。

  薛平华作战勇敢,很快当上了中队长。他率自卫团员深入敌占区打伏击,一次缴获敌运粮马车12辆。1942年,日伪军向“杜八联”展开疯狂“扫荡”。愤怒的自卫团员在薛平华带领下,制炸药、造石雷,大摆石雷阵,抗击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1945年,留庄组建民兵轮战连,薛平华任连长。他带领民兵在搞好土地改革和生产的同时,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上百次,立下赫赫战功。1947年7月,太岳军区授予他“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在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内,一个褪色的葫芦舟特别引人注目,似乎饱经了沧桑,全身写满了故事。

  这个可以载人渡河的葫芦舟,由4个菱形排列的葫芦组成,每个葫芦上下各套一个荆条圈,上下荆条圈间用“之”字形编缀麻绳,葫芦间用木条固定连接。

  当年,薛平华带领数十名葫芦队员,在关阳渡口率先渡过黄河,炸毁对岸敌堡,为陈谢兵团顺利渡河开辟了道路。战后,部队领导机关授予葫芦队锦旗一面,上书:

  “头顶水花脚踩浪,腰系葫芦肩荷枪,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

  可以说,葫芦舟就是“杜八联”和留庄民兵的形象代言物。

  “它已经120岁了!”薛平华的二儿子薛景文说,这个葫芦舟在助力陈谢兵团渡黄河时,曾被子弹打穿一个洞,“同样是个英雄!”

  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解放战争中,以薛平华等为代表的“杜八联”民兵同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被誉为“河防堡垒”。他们首创的联防战,与地雷战、地道战一起被列为中国民兵的三大传统战法。新中国成立后,民兵使用过的葫芦舟、石雷、榆木炮等革命文物及战役沙盘模型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

  为了留住英雄伟绩、延续红色基因,薛景文和哥哥薛景祥、弟弟薛景勇经过多年努力,收集整理了大量与“杜八联”、留庄民兵以及薛平华有关的重要历史文献。“光照片就收集了8大本,好多资料是国家一级文物!”

  2015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薛景祥动议,在父亲曾经居住的旧居建设家庭党史教育展馆,将这些历史文献、物品等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展览聆听英雄故事、铭记英雄功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把至今依然锋利的腰刀,曾经斩杀过4个日本侵略者;

  一个看似很有威力的三眼铳,其实只能放空炮,目的就是震慑敌人;

  红缨枪、木头枪,是民兵队伍组建之初的“家当”;

  石雷、榆木炮,是攻击敌人的“重”武器……

  听着薛景文的讲解,面对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真实的物品,记者思绪万千,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看到了英雄伟岸的身影,听到了英雄铿锵的足音。

  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薛平华作为民兵代表,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

  之后,他长期担任留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营教导员。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首届民兵英雄模范代表会,毛主席授予他国产半自动步枪一支和100发子弹。1964年,他领导的留庄民兵营,被中共中央中南局、武汉军区命名为“英雄民兵营”,成为全国民兵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张照片来之不易!”薛景文特意介绍了薛平华参加“全国首届民兵英雄模范代表会”的合影照。

  它并不是薛平华留下来的,而是云南省边疆红色收藏协会在看到薛平华建设家庭党史教育展馆相关报道后,主动联系赠送的复制品。据说,这张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3800余名民兵代表的合影照原件,有3.5米长、18厘米宽,是当时用最先进的德国旋转相机拍摄的,全国只洗了20多张,弥足珍贵。

  同样珍贵的照片为数不少。1960年全国民兵大会在天安门前合影,1966年参加国庆观礼与周总理合影,1978年与武汉军区首长合影……无不展示着济源民兵的荣光。

  从薛景勇的手机上,记者还看到了一段他刚刚收集到的视频——196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这个全长2分30秒的视频,生动地展现了留庄英雄民兵的训练生产场景。画面中,薛平华带领民兵进行队列、射击、刺杀训练,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更令人振奋的是视频的解说词:“河南省济源县的留庄英雄民兵营,是一支有着26年光荣斗争历史的民兵队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坚持敌后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立下功勋。全国解放后,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又积极扩大和组织民兵组织,使革命的武装代代相传……”

  薛景勇还激动地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又找到了一部1946年太岳军区编排的《杜八联锄奸记》剧本,正在筹备布展。

  四

  “革命展馆育后人,革命精神永流传,收集整理作贡献”,这是薛家人建设展馆的初衷。虽然薛景祥已经辞世,薛景文、薛景勇已年近古稀,但不变的仍是全家人那份革命精神传承的激情。

  近3年来,薛家人轮流充当义务讲解员,系统全面地向人们展现当年留庄民兵和薛平华的光荣事迹。前来参观展览的人包括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解放军指战员、高校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工人、农民、学生、退休干部等。展馆还被列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和济源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据统计,目前,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已义务接待近6万人次。

  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薛家人全家上阵、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影像资料的搜集制作,有的负责展馆实物的搜集,有的负责展板、展台制作,就连十来岁的娃娃也忙着背诵讲解词,为游客讲述红色记忆背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薛家人还先后主持编印了《黄河之子——薛平华》《留庄英雄民兵营图集》《英雄民兵营的激情岁月》《人民武装的一面旗帜》《葫芦队传奇》等书籍,协助相关部门拍摄完成了多部影视作品。

  2016年12月,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薛景祥家庭由于红色家风的传承,喜获殊荣。薛景祥之子薛二国代表家庭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为了能更好地讲好留庄英雄民兵营的故事,更好地继承先父意志,最近,薛景文、薛景勇以葫芦舟为题材,创作了系列旅游产品,替补了我市红色旅游产品的空白。

  英雄的脊梁,顶天立地;英雄的精神,百世遗芳。“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不仅是引领全家人的旗帜,也是全市人民汲取奋斗力量的精神财富。”薛景文说,“在这个家庭,革命精神永远都不会忘,红色的家风永远都不能丢。” 记者 郑海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