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

2018-03-26 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挂牌,物流保税仓库获批,进出口总值增长38.2%,居全省第1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了适应国家开放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提出2018年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体系,为建设又富又美济源厚植发展活力和动力。

  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市商务局局长卢向阳说,我市将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抢抓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平台建设机遇,积极申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铅锌指定口岸,进一步完善开放载体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市内优势行业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依靠创新驱动 促进提质增效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家,豫光金铅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支持资金3245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6%,被确定为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2017年,我市大力推动创新,收获满满。

  面对新的形势,我市提出要以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为抓手,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着力发展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创新引领型机构;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服务,依托科技大市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我市的有色金属、生物环保、装备制造、纳米材料等产业也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培育壮大产业创新优势,力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才能为我市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活水’。”市科技局局长李军华表示,我市不仅要大力引进人才,还要进一步健全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动力,新动力需要靠改革开放来激活。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市抓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好中向上的良好态势。

  2018年,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市提出持续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接连获批国家级、省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改革试点示范带动效应在我市初步显现,激发出蓬勃昂扬的前进力量,人民获得感越来越强。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迈入2018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春节前,进驻市民之家的各窗口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各自窗口开展“跟随群众跑一次”活动,切身体验群众办事是否方便,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办事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政务服务。这项活动是我市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显示了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力度和决心。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安排,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努力开创济源发展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也不能掉队。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提升开放水平

  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2017年,我市抓住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全年到位省外资金204.8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挂牌,物流保税仓库获批,进出口总值增长38.2%,居全省第1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了适应国家开放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提出2018年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体系,为建设又富又美济源厚植发展活力和动力。

  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市商务局局长卢向阳说,我市将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抢抓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平台建设机遇,积极申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铅锌指定口岸,进一步完善开放载体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市内优势行业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依靠创新驱动 促进提质增效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家,豫光金铅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支持资金3245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6%,被确定为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2017年,我市大力推动创新,收获满满。

  面对新的形势,我市提出要以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为抓手,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着力发展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创新引领型机构;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服务,依托科技大市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我市的有色金属、生物环保、装备制造、纳米材料等产业也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培育壮大产业创新优势,力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才能为我市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活水’。”市科技局局长李军华表示,我市不仅要大力引进人才,还要进一步健全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记者 任浩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