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专栏 > 济源两会 > 正文

两会聚焦:走改革创新之路 奏响产城融合最强音

2018-02-28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是推进城镇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我市以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半小时”核心圈城市为契机,持续探索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济源日报《两会聚焦》第二期关注“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让我们一起听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声音——

  市人大代表刘宪宗:科学规划 高标准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

  作为全省产城融合试点城市,济源必须展现出探路产城融合的担当。

  “产城融合,应被视为我市提速发展、奋力赶超的重大战略机遇。沁园街道作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百城提质工程为抓手,加快城市化进程,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稳步推进中礼庄、屯军头等城中村改造。这既能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又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我们积极建设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区。”2月26日,市人大代表刘宪宗说。

  刘宪宗说:“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他表示,下一步,沁园街道在注重产业招商的同时还要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链的补充完善、拓展延伸,打造产业集聚集群效应;要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沁园街道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围绕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发展与提质、社会管理与创新等重点,努力探索城市管理的沁园标准,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市人大代表赵中兴:争当产城融合排头兵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2018年是济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市将迎来大干快上的难得机遇,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我市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总体部署,玉泉街道要抢抓发展机遇,突出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培优势、补短板,围绕‘先’字,突出‘干’字,不断把工业做强、农业做优、商贸做活、城市做精、惠民做实、玉泉做靓,从而提升实力、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全力打造城市后勤保障部,争当产城融合排头兵。”2月26日,市人大代表赵中兴告诉记者。

  赵中兴说,下一步,玉泉街道将认真学习济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要求融入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产城融合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建设“幸福玉泉”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以百城提质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招商引资,抓好困难企业盘活,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加强实体经济发展,奏响产城融合最强音。

  市政协委员李玲:走改革创新之路 促进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示范区指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功能完善,并以人为本提供宜居环境,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城市、人的融合发展,进而形成“人、产、城”深度交融互通、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的高端智慧型知识城区。它是“人·业·城”和谐共生、“产·商·居”功能均衡、“云·网·端”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创新创业活跃、社交接触频繁等主要特征。

  “2017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59个地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有幸位列其中。可以说,济源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产城融合发展,对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月26日,市政协委员李玲说。

  改革创新是推进产城融合的强大动力。李玲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引擎”作用,以改革创新统领各方要素,以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瓶颈,以改革创新形成一个示范模板。市直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沟通联络,了解相关政策,争取国家和河南省出台关于支持济源发展的意见,力争在政策、产业、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努力在人口自由流动与有效集聚、财税金融服务、土地制度改革、生态保护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市政协委员邓东波: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2月26日,市政协委员邓东波说:“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济源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布局,按照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创新创业支撑、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支持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济源市政府项目,可以采用‘股权+债权’‘表内+表外’‘标准+非标’等各类金融工具,满足项目从资本金融资、建设融资、运营融资到退出融资等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邓东波说,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金融机构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济源优势产业的发展。

  邓东波说,目前,济源新建或改扩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传统项目贷款、PPP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要积极跟进,并提供优质服务。另外,金融机构还要贯彻“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城镇居民的结算、融资、投资等金融需求,开拓普惠金融,在农村布设惠农支付服务点,为群众结算提供便利。

  邓东波建议,在发展战略上,要强力实施优质资产存量项目落地工程;在服务重点上,要把全力支持政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及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延伸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助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文/ 记者 赵传杰 见习记者 李珊珊 牛曦阳 杜婷婷 图/ 记者 李浩 程子明 见习记者 赵新迪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