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王福兴:享受好政策 努力脱贫致富
关注济源手机网
王福兴伺候老伴儿吃药
1月11日中午,在坡头镇石槽沟村一普通农家院内,主人王福兴正忙着烧火做饭,老伴儿10年前患脑中风留下残疾,现在还半身不遂,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王福兴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小孙子上小学享受到了教育扶贫资助,我们家种的两亩多南瓜制种还享受了到户增收政策,老伴儿看病治疗享受健康扶贫资助。党的好政策加上咱能吃苦、肯干活,脱贫致富奔小康不再是梦想。”
“人勤地不懒”,好政策加上勤劳肯干实现脱贫
中午12时,在王福兴家中,济源晨报记者看到,王福兴的老伴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旁边放着一个洗脸盆。老人用右手从脸盘内捞出洗脸毛巾,吃力地将水挤掉,然后用毛巾擦脸。老人穿着厚厚的棉衣,擦脸时一些水滴在了衣服上。
看到老伴儿自己在洗脸,王福兴赶紧快步走过来,帮助老伴儿洗。王福兴今年已经70岁,平常除了照顾老伴儿的日常起居,还种了4亩地。到了农忙时节,孩子们也会抽空回来帮助干农活。王福兴说:“现在村里的水利设施好了,种地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劲了,并且驻村帮扶队员还鼓励我们家发展蔬菜制种。去年我们家种了两亩多的南瓜制种,收成不错。光到户增收扶贫政策这一项,我们家就享受到了5000元的资金资助。2017年,我们家彻底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
石槽沟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介绍,王福兴老人虽然已经70岁,但是干起庄稼活儿毫不含糊。他们家的几亩地被他拾掇得整整齐齐。人勤地不懒,他们家的土地收入自然低不了。
听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夸奖,王福兴不意思地说:“党的脱贫政策真是好,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我们都感觉不好意思,只有好好干,尽快发家致富奔小康。”
做好惠民实事,脱贫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令王福兴老人更欣慰的是,我市推出了增孝扶贫关爱政策。从去年8月份起,他的孩子每月按时向老人银行账户打400元钱,市民政部门凭银行收据给予老人每月200元的补助。王福兴老人给济源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除了增孝扶贫关爱的钱,他们家还享受残疾人低保政策补贴、教育扶贫资助、民政慈善补助款,以及金额扶贫政策补助等,加上务工收入及土地收益,王福兴家去年人均收入8495元。
2014年,石槽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截至2017年12月,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2户82人,其中,已脱贫户13户56人,未脱贫户9户26人。像王福兴一样,该村的建档立卡户享受到了多项扶贫政策。
落实惠民实事是驻村工作队的重要职责。石槽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市审计局经贸科科长陈建政表示,现代化村级卫生室的落成,为村里群众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和村内小游园建设等,为便民服务和繁荣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阵地。
据介绍,2017年,石槽沟村共完成扶贫项目5个,涉及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完成40万元的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为村民发展生产和经济提供良好保障;完成85万元的水利提灌工程,村内3个居民组的农田灌溉得到保障;完成81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3个饮水工程蓄水池和3个提灌工程水池,共铺设管网10000米,全村约有8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新一年,石槽沟村有新打算。陈建政表示,为了确保脱贫攻坚道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石槽沟村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水渠1500米,修建拦河坝1个,同时瞄准乡村旅游产业做好“万佛山禅修小镇”旅游项目的协调和准备工作,为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开辟新途径。(记者 郭跃军 文/图)
(原标题:坡头镇石槽沟村脱贫户王福兴 “好政策咱都享受了,更要努力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