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下冶 > 正文

陶山村里的“白发书记”

2017-11-04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作为济源供电公司驻陶山村“第一书记”,刚满50岁的王中旗被陶山村群众亲切地称为“白发书记”。“老乡,现在有新政策,你养牛、羊,或者种烟叶、花椒树,国家有补贴!”11月1日,王中旗挨家挨户告诉乡亲们这个好消息。

  以前,陶山村自然条件差,全村有900多口人,有30户122人生活贫困。自去年6月“第一书记”王中旗来了后,陶山村有了新变化——新建改造了3个台区,用电有了保障;种上了花椒树,两年后就能创收……

  如今,陶山村30户贫困户中已有半数脱贫。“头发白了可以染,但帮助乡亲们脱贫是大事,掺不得半点假。”王中旗说,“我也是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乡亲们受的苦我都知道。我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扶贫先交心 切实为乡亲着想

  去年,一到陶山村,王中旗把铺盖卷放到窑洞里后,立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既要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又要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和左邻右舍的意见。”王中旗说,只有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户制订脱贫计划。短短十几天,王中旗就记了厚厚的3本扶贫日记。

  “刚到村里时,乡亲们有抵触情绪。”陶山村党支部书记陶思克说,以前村里也来有扶贫干部,尽管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村里的变化较小,贫困户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惠。“王书记不一样,既细心又贴心,总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陶思克说,“那时,王书记白天走访,晚上绘制贫困户分布图,有时还要组织村组干部开会,研究脱贫对策,常常忙到深夜。”

  “因为王书记自己做饭吃,他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再加上操心劳累,从那时起,他的头发就开始一点点白了。”陶思克说,他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务实的作风逐渐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王中旗“白发书记”的称号也就慢慢传播开来。

  治贫先治本 村容村貌换新颜

  “这是去年新架的变压器。以前,村里只有一台变压器,现在增加到3台。电好使了,群众浇地、养殖方便了,搞个土特产、农产品加工也容易多了。”陶思克谈起村里的变化,首先提到了村民用电。

  陶山村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新建的。“这个活动中心能举办文艺演出,可以举办农产品和土特产推销活动,还能放电影呢!”老乡王有聪说,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王书记很实干,他主动与村干部协商,与市、镇对接,跑资金、上项目,促进村里一点点向好的方面转变,让乡亲们拥有获得感。”陶思克说。

  从水、电、路,到文化活动场所,再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谈到工作,王中旗说:“贫困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谁都想过好日子,只是在艰苦的条件和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人无能为力。我们就是要坚定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让大家提高精气神。”

  脱贫需挖根 用好国家扶贫政策

  陶继新是王中旗最放心不下的贫困户。35岁的陶继新,父亲行动不便,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有病需要看护,最小的孩子刚刚一岁。“去年,王书记帮我申请了低保,政府又补贴1.2万元帮我买了两头牛。如今,王书记又帮我申请了公益岗位,让我成为扶贫协理员,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提起如今的生活,陶继新感觉很有奔头。

  让王中旗牵挂的不只是陶继新一家。为让贫困户增加收入,他牵头与济源两家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优先录用陶山村贫困群众。为让贫困户的孩子安心上学,王中旗组织济源供电公司捐款2万多元……

  “要输血,更要造血。只有这样才能挖掉穷根,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中旗指着一片花椒树说,这一片以前是荒坡,有400多亩,现在全部栽上了花椒树,让乡亲们通过种植脱贫致富。”

  王中旗还想方设法给贫困户申请扶贫资金。村里有5户贫困户在王中旗的帮扶下,通过养猪、养牛、养羊、搞白菜制种逐步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王中旗为他们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让乡亲们脱贫只是工作的第一步,让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关键。”王中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志远 杨战营 卫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