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轵城 > 正文

古轵文化历千秋

2017-10-31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轵国故城城墙遗址

  聂政墓

  钟公四冢之一

  轵国故城标识碑

  赵衰及赵衰之子墓

  涂沟河

  桃都树

  长春观遗存的碑刻

  关帝庙

  大明寺

  走在轵国故城的城墙下,细细观察,尽管历经了2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当年夯土筑墙的痕迹清晰可见,抚摸土层,仍然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浮想联翩。

  轵国故城位于轵城镇的西轵城村与虎岭(高新)区的东轵城村一带。春秋时期,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平定皇室叛乱有功,周襄王把阳樊之地封给了晋文公。阳樊之地位于今济源市西南方向的承留曲阳一带。当时,晋文公率领军队准备接收城池时,阳樊人认为自己是周天子的子民,不愿归顺晋文公,所以紧闭城门,准备誓死抵抗。阳樊守令苍葛提出交出土地而不交出民众的解决方案,晋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这样,苍葛带着阳樊的百姓,一直退出20里以外,在今天的轵城这里驻扎下来。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改变主意追来攻打,于是,想出了一个防御的办法:用战车列卫,车与车相依,轵与轵相连,当作临时的防护屏障,继而筑土为城。在古代,车毂、车轴末端、车厢两侧的栏木都称“轵”,因“始以战车列卫”,于是被称为“轵”,这就是轵城的由来。这里曾四度成为诸侯的封地,所以有古轵国之称。

  从春秋筑城开始,历经1000多年,至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当年的轵县并入济源县,从此成为村镇。战国时期,轵曾一度为韩都,后属魏国,成为魏的重镇。西汉初年,轵属司隶部河内郡,并设盐铁官,说明当时轵城在国家财税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商业经济非常发达,此时的轵城,城市规模、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盐铁论·通有篇》载:“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轵地当时与邯郸、临淄等著名都市齐名,为天下名都,可见经济之发达繁荣。

  时至今日,轵城的遗迹不仅有城墙,还有制陶作坊遗址、护城河遗址、大明寺、关帝庙、聂政墓、钟公四冢等。此外,轵国故城曾出土多件有研究价值的文物。20世纪60年代,发现泗涧古墓群,先后出土文物上千件,年代跨度多为春秋至两汉时期,为轵城相应时期的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证据。

  其中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陶风车、桃都树等随葬品,对研究中原地区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如陶风车的发现,把以前风车使用始于宋代的观点提前了上千年。桃都树的出土,对研究轵城当时的城市等级、古人的意识形态、古人的制陶水平有重大价值。(文/图 记者 李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