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91岁抗战老兵杨烈安:亲历“鱼饵宴” 活捉日本鬼子

2017-08-09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

杨烈安

  “这个纪念章是2005年发的,那个纪念章是2015年发的……”8月3日上午,济源晨报记者在园丁苑小区见到91岁抗战老兵杨烈安时,他将珍藏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章拿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杨烈安老人腿脚不便,耳也有点背。尽管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我们还是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鱼饵宴”上活捉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太可恶了,每到一个地方就烧杀抢掠。他们的恶行激怒了我们的战士,因此,一打起仗来,战士们都奋不顾身往前冲。”杨烈安说,“打鬼子并不像一些电视剧里演得那样轻松,是很残酷的,牺牲也很大。我们的胜利都是艰苦奋战换来的。”

  杨烈安的老家在蓼坞村,后来他和家人搬迁到了桥沟村。

  16岁时,杨烈安加入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杨烈安的表哥卫宗义担任自卫团一大队队长。1943年1月,杨烈安跟着表哥卫宗义参加了八路军,所属部队为太岳军区基本二团四连。济源晨报报道过的抗战老兵吴景玉,就和他在一个连队。

  在抗日战争时期,留庄、蓼坞、马住、毛岭等地的民兵共同建立了联防组织“杜八联”,先后单独或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400余次,成为名扬豫北的“抗日敌后小苏区”和攻不破的“河防堡垒”。

  1944年春,抗战形势明显好转。根据党中央“向河南发展”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开辟豫西游击区,建立豫北根据地”的指示,太岳军区调集第四军分区十八团和基干二团等部队下山,重新开辟济源、王屋诸县根据地。

  1944年4月中旬,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铁路,发动了河南战役,陆陆续续将部署在济源、王屋等地的兵力调往豫西。到7月份,杜八联境内只剩下陈岭一个日军据点,驻有日本鬼子20余人。

  陈岭炮楼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算是有大部队也施展不开。为了减少损失,杜八联地下党负责人杨廷佐、程远谋及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团长马明山等人提议摆设“鱼饵宴”,悄无声息地灭掉这伙日军。

  “马团长诱使日本鬼子来赴宴。指导员要求我们不要开枪,以免惊动了陈岭的日本鬼子。”杨烈安介绍,1944年8月29日晚,日军小队长前来坡头赴宴时,共带了3名护兵和2只洋狗。酒宴上,待4名日本鬼子喝醉之后,杨烈安等12名战士一齐动手,将其拿下。此外,一只洋狗被击毙,另一只受伤逃走。

  随后,杨烈安一行人配合自卫团攻进了炮楼,击毙日本鬼子十几名,俘虏日本鬼子4名。黎明时分,一面红旗插上了陈岭山头。日军在杜八联境内的最后一个据点被胜利拔除。

  “水上葫芦队”护送先遣队过河

  1944年8月份,杨烈安突然接到一个噩耗:父亲在躲避日本鬼子的追赶时,不小心把腿摔坏了。

  杨烈安是家中的长子,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后,他赶紧请假回家看望父亲。在家中待了一段时间,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杨烈安便返回部队。可是,由于部队调动频繁,杨烈安没有找到,只好先返回家中。回到家后,杨烈安当起了民兵。

  1944年秋,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党中央决定派出精干部队南渡黄河,开辟豫西根据地。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太行军区抽调两个团组成了由皮定均任司令员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计划从泰山村一带的河清、蓼坞渡口渡过黄河,开赴豫西。

  “当时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把船先埋在河湾的泥沙里,渡河时才挖出来。那天刚好下了雨,河湾里有很多水。我们借助水的浮力才把船弄到岸边。”杨烈安说,为了保障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过河,他们让部队的战士们坐在木船上,而民兵们则驾着“葫芦舟”一路护送。最终,在“水上葫芦队”队员的配合下,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安全过河。

  2016年5月16日,皮定均、徐子荣、方升普等将士的后人在坡头黄河古渡口遗址举行了“支援皮徐支队渡河纪念碑”揭碑仪式。济源杜八联人民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也将被永远追忆和传承。(记者 任浩浩 文 见习记者 牛壮 高玉婉 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