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关注济源手机网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更加复杂与繁重,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的五年;是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作用,回应民生关切成效最显著的五年;是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五年。”6月14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李军星在代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总结了人大工作的新发展。
过去五年:
砥砺奋进,成果丰硕
1 围绕中心,把握方向,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及时作出符合市委主张、符合济源实际、体现人民意志的决议决定63项,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达成共识、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
2 聚焦发展,加强监督,合力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五年来,共开展视察调研198次,撰写工作信息、意见建议及调研报告189篇(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92条,支持呼南高铁过境项目规划争取工作,支持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敦促市政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为我市未来发展赢得良好机遇。
3 立足法治,综合施策,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河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40余部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开展立法调研,为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收集建议。先后对环保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城乡规划法、消防法等18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法律法规在全市的贯彻实施。
4 不忘初心,回应关切, 持续推进民生事业有效改善。
连续三年深入山区丘陵学校调研露天就餐、煤渣跑道、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通过会议连续“推”、执法反复“促”、视察现场“催”等方式,推动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标准运动场修建、教学器材配备、义务教育学校光纤校校通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市政府完成7个镇卫生院的迁(扩)建、12个镇卫生院的取暖和60个村卫生室的改造工程,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5 搭建平台,服务保障, 努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五年来,人代会上确定的34件议案、608件建议均得到有效落实,办理结果得到了提议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关于支持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关于解决老城区居民供暖问题、关于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等23件议案、26件建议被评选为“人民满意议案建议”,代表的真知灼见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加快济源发展的原生动力。
6 围绕职能,创新提升,全面增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生机活力。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和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有效地丰富和完善了人大工作的地方实践。
今后五年: 再接再厉,奋发有为
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在服务又富又美新济源建设中实现新作为;坚持加强监督工作,着力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取得新成效;坚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着力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取得新提高;坚持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指导,着力推进基层人大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