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专栏 > 济源两会 > 正文

2017济源两会聚焦:打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

2017-06-13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2017年,我市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打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的热门话题,参加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

  济源日报“两会聚焦”第一期关注“产业转型升级”,让我们一起听听政协委员们的心声——

  市政协委员王亚洲:

  环保服务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因工业而立。从20世纪“五小工业”闻名全国,到如今玉川大地崛起“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再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进驻和三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济源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直面经济新常态,我市唯有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月11日,市政协委员王亚洲对记者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管是从资源还是可持续发展来说,如果不进行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一些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可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科技创新的引领,以及环保部门的治理,来促成企业发展走出新的道路。”

  王亚洲建议,环保部门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做好服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排放管控,通过环保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要通过创新技术引领、提升工艺、精深加工、循环利用等方式,积极推动有色、钢铁、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夯实传统产业基础,建设绿色循环体系,重视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林清华:

  自主创新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的相应组织方式及资源配置的整体性转变,也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所有的产业发展都要经过三个时期:第一个是成长期;第二个是成熟期;第三个是衰败期。我们所说的产业转型升级发生在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过去,企业的发展避免不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等问题,因此,一些传统产业、夕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6月11日,市政协委员林清华对记者说。

  林清华说,企业转型升级,要做到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更低,效率更高。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林清华建议,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优势,发展培育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升服务,搭建平台,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二是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三是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四是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五是再造商业模式,将资源有序整合,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闫小波:

  优化结构 做强做优新兴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推翻传统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不间断转型升级。比如豫光金铅,借助互联网发展铅酸电池回收,打造‘云金汇’O2O平台,缩短供应链。济源矿用电器也可以借助中国正在推进的2025智能制造建设的东风,调整产业结构,做智能制造电控设备的供应商。”6月11日,市政协委员闫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企业要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闫小波建议,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创新,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使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研究技术则需要研发经费和实验的大量投入。在这方面,济源的一些企业规模达不到,所以需要借助外力来发展。而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的支持。市政府可以引导成立产业转型升级研发中心,让有经济能力的企业把研发这一部分的资金转变为资本,投入到研发中心,共同研究新的技术。新的技术成果可以引导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可优化经济结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市政协委员陈肖林:

  科学规划 做优产城融合平台

  “我们要在黄河这个大背景之下,将小浪底北岸新区绘就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同时要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生态建设,注重适当留白,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打造出产城融合发展的‘招牌菜’。”6月12日,市政协委员陈肖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浪底北岸新区将着手打造以滨水度假 、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沿黄旅游产业发展带,叫响大河之滨、颐养福地的新区品牌。同时,要以人为尺度,以自然生态为追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把小浪底北岸新区打造成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

  小浪底北岸新区是我市“十三五”规划“一区一轴两核两带”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依托沿黄山水相依的环境优势,以多样化康养产品为内容,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区域性旅游项目为引擎,以现代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紧扣健康休闲时代市场脉搏,契合国家健康养老业发展趋势,把小浪底北岸新区打造成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

  “养项目不如养地、养地不如养文化、养文化不如养环境。”陈肖林说,小浪底北岸新区围绕生态北岸、健康北岸、文化北岸、休闲北岸、活力北岸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济源城市副中心,为我市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记者 贺丽敏 王志远 见习记者 赵传杰 济源网见习记者 张欣 记者 程子明 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