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轵城 > 正文

党红艳:返乡创业带头干 发展不忘助乡邻

2017-04-13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返乡创业唱响‘雁归经济’”系列报道之二

  党红艳:返乡创业带头干 发展不忘助乡邻

  4月11日早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王村村民张焦利将儿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匆匆来到附近一家电子元件组装厂上班。“我在这里上班,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接送孩子,非常方便。这要感谢党红艳,是她为我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张焦利说。

  张焦利口中的党红艳,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记者日前走进这家电子元件组装厂,看到党红艳正在车间查看生产情况。说起创业初衷,她说:“回乡创业,方便他人、成就自己,一举两得。”

  创业:适逢政策“窗口期”

  2010年,党红艳和丈夫告别一家老小,远赴深圳打工,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工作。2011年春节,党红艳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了解到,面对就业压力,我市出台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创业、办工厂。极具吸引力的创业环境,激起了党红艳回乡创业的热情。特别是农闲时节,家乡很多妇女无事可干,更坚定了她抢抓机遇、大干一番的决心和信心。

  说干就干。经过不断争取,党红艳与深圳高昌盛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将生产线“搬”回老家,让村里的妇女可以在家门口务工。

  2012年1月,党红艳的第一家工厂在轵城镇赵村挂牌成立。可是,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而且是手工作业,村里人并不看好,也不愿意来此上班。党红艳夫妇只好和自家兄弟姐妹一起干“再难也要挺过去。”党红艳说,直到生意有了起色,货源不断,周边村的姐妹们才纷纷要求加入。

  管理:因地制宜谋发展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原来的手工作业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党红艳先后投入100万元,购置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各种检测设备,工厂渐渐走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由于工种的特殊性,在这里工作的都是40岁至50岁有耐心的女性。作为一名女性,党红艳更能体会到姐妹们在外就业的压力与困难,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父母与子女,有些甚至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对此,党红艳决定,将新工厂建在中小学附近,方便员工们接送孩子。

  另外,党红艳还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现在厂里的员工跟我处得像亲人一样,我要带领大家一起走向成功。”党红艳说。

  发展:四年扩展至仨厂

  我市的扶持政策促使在外务工的“实干型”农民工,从深圳工厂带回原材料,组织留守妇女组装,再将成品发回深圳工厂。这有助于化解留守妇女照顾家庭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

  采访中,党红艳介绍,组装工序都是简单的手工活儿。员工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将原材料拿回家,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就做。她的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和按劳计酬制,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至2000元不等。

  为了方便更多的妇女就近就业,党红艳先后在克井、天坛辖区建立2个分厂,并为一些行动不便的员工提供纯手工活儿。员工王红伟告诉记者,农忙时,她们就带一些零件放在家里,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加班组装,做到上班、农活儿两不误。

  历时4年,党红艳的电子产品加工厂实现了从作坊式加工到工厂化生产的华丽转变,从起初只有4人的小厂发展到现在的3个分厂。目前,工厂年产值达200万元,帮助6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

  谈及今后的发展,党红艳充满信心地说,当前,她正在与深圳、佛山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洽谈,力争在产品包装、模式创新、价值提升方面有所突破,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知名度,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牛江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