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克井 > 正文

"我就是咱村里人"——记克井镇枣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会

2017-04-07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3月21日清晨,山乡的气温并不算高。克井镇枣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会一大早就赶到贫困户苗喜平家里。“老苗,这几天天气还不暖和,你要注意保暖啊!”

  杨小会一进门就叮嘱身有旧疾的苗喜平。在了解苗喜平最近的生产生活情况后,他又急匆匆前往村党支部,与等候在那里的支村两委干部商讨今年的产业发展事宜。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现在我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杨小会说,为村里人多办点实事是他的使命所在。

  “我就是枣庙村人”

  杨小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就是枣庙村人,我对村里人有感情。”他初到枣庙村时,村里的干部群众对这名城里来的干部充满了疑惑。“机关干部对咱村了解吗?”“他来了能带领咱们致富吗?”在种种猜测和质疑中,杨小会开始工作。

  杨小会曾当过18年兵,严谨务实是他在部队养成的好作风之一。杨小会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手里拿着本子,走村入户,问人口、问收入……不到一个月,杨小会就摸清了支村两委班子状况、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收入状况……在支村两委会议上,有关村里的一串串数据和一个个问题从杨小会嘴里道出来后,所有的村干部都叹服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没有一个好班子,咋能带领群众致富?”杨小会清楚,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党,首先看基层干部。自己进村当第一书记,首要的任务就是搞好支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杨小会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注意做好支委与村委的团结工作,把支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为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带领村民奔小康绝不能‘打盹’”

  走进枣庙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12个大字十分醒目。村民朱广富告诉记者,这是杨小会来后让人挂上去的。

  “扶贫不能靠嚷嚷,要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困难。”杨小会进村后,村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村东的一条大沟拦住了村民前往冬凌草产业园的道路,村民不得不绕道远行,极不方便。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就要把村里的这条天堑变通途。村里早就想在沟上建座桥,但是没钱。”枣庙村村委会主任刘绪保说,杨小会一进村,就把建桥作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来抓。他每天从早忙到晚,四处奔波,筹集建桥资金。经过不懈努力,杨小会分3批筹到30万资金,终于在2016年把桥建起来了。路通了,村民不用再绕道去冬凌草产业园了,心里也敞亮许多了。

  “带领村民奔小康绝对不能‘打盹’。”桥建好后,杨小会仍不满足。他乘胜追击,把完善村中的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主攻点。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村里先后整修了冬凌草观光基地园区道路、环南太行休闲健康步道、农田水利自动喷灌等基础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村落形象。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智慧教育则是根本。杨小会先后邀请省中医研究所、市农科院专家,到村中进行冬凌草种植和薄皮核桃栽培技能培训;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道德模范进村宣讲、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大力推动枣庙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党员要当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要当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切实树立脱贫信心,认真学习致富本领,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变命运,为群众作出示范、榜样。”杨小会总是这样鼓励党员。

  在枣庙村,所有的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是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在村中的各项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冬凌草种植合作社、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村里的两个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枣庙村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社长、党员张红霞告诉记者,正是杨小会的不断鼓励,她才放下思想包袱,勇敢挑起重任,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2016年,枣庙村冬凌草销售450吨,销售额达150万元;薄皮核桃销售110吨,销售额达40万元。枣庙村户均增收将近1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在发挥党员带动作用的同时,杨小会还拉上派驻单位为枣庙村奔小康“加火添柴”。市食药监局为村民的冬凌草的种植、技术指导、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在冬凌草的深加工等方面出谋划策,帮助村民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2016年,市食药监局为村民争取到亳州中药草市场冬凌草销售合同70吨,同时与安阳华安制药厂签下冬凌草销售合同200吨,为枣庙村的冬凌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记者 连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