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轵城 > 正文

轵城司法所:打破“心墙”融坚冰

2017-02-08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

李强(左)向轵城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2月6日清晨,凉风扑面,寒意浓浓。家住轵城镇的李强(化名)早早来到公司,查看项目进展情况。看着刚起步的公司一步步发展完善,李强浑身充满了力量。
    其实,这名正奔跑在创业路上的创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服刑人员。两种身份的反差让记者对李强的经历充满了好奇。“早在两年前,我可没有这样的热情和干劲。”李强告诉记者,是轵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拆除了他的“心墙”,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那道亮光。
    和在监狱中服刑的人员不同,社区服刑人员虽身处高墙外,但有一道深深横在心中的“心墙”。多年来,轵城司法所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思路,建立起与社区服刑人员沟通的桥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融入社会。
    迷途浪子获重生
    因“组织、领导传销罪”,李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这是李强后悔莫及的一段经历。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他原本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却因一次错误的决定,使人生跌入了谷底。面对邻里的议论,李强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2015年11月底,李强在轵城司法所办理了“入矫”手续。工作人员为他制定了一套矫正方案,鼓励他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因常年在外地工作,李强与亲戚邻里的关系比较疏远。轵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通过亲情互动和亲情帮教大走访的工作模式,鼓励他以亲情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熟悉家乡的环境。渐渐地,李强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
    2016年年初,李强了解到一种为秸秆碳化制作碳基有机肥料的项目,并萌生了发展这个项目的念头。“该项目能破解秸秆困局,变废为宝,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强说,这个想法得到了轵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轵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不仅从法律上帮他把关,还从资金、设备购置方面给予他帮助。
    “现在,轵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公司走访,询问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李强说,在轵城司法所的帮助下,他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失足青年归正途
    “如果说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轵城司法所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它让我懂得珍惜,懂得做人,懂得感恩……”22岁的小伙王东(化名)说。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同,王东的青春路上多了一次特殊的求学经历——在轵城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因犯盗窃罪,王东被济源市人民法院判处管制二年,于2014年1月8日到轵城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那时的王东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被判刑后,因担心自己的求学路从此中断,王东思想压力很大。
    了解王东的具体情况后,轵城司法所成立工作小组,以人为本,为其制定矫正方案。为帮助王东顺利完成学业,轵城司法所通过多方协调,将其活动区域定在济源市和学校,并在其放假期间给他讲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由于措施得当,王东于2015年顺利毕业。
    “一年里,我从一个不良少年变成班里的优秀学生,并担任学生会部长。”王东说,他深知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下决心发奋读书、出人头地。毕业后,王东顺利找到了工作,并从实习技术员做到项目部副经理。王东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为公司工资最高的员工。2016年5月,王东结束了为别人打工的生活,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迈上了人生新的阶梯。
    “改造”散发人情味
    按照“日监督、周通话、月汇报、季总结、年鉴定”的工作模式,安排专人每天查看社区矫正监管平台;每周五或周一通一次电话,询问社区服刑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每月25日至月底,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进行书面汇报;每一季度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关机、脱区、请销假及法律知识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年终根据所有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法律学习情况、遵纪守法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律师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这是轵城司法所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常规模式。除此之外,轵城司法所还十分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
    “因对象的特殊性,很多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消极、情绪低落。”轵城司法所所长苗文廷说,工作人员通过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管理帮教措施,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感受到温暖。随着心理辅导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打开心扉,向工作人员倾诉烦恼。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社区矫正,这个改造在高墙外的刑罚执行模式,散发着浓厚的人情味。
    文/图   赵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