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蓝色火苗”点亮济源农民新生活

2016-08-25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蓝色火苗”点亮济源农民新生活

    随着“啪”的一声响,蓝色火苗迅速升起,“舔着”锅底“滋滋”作响。8月23日上午,思礼镇牛湾新村村民卢艳丽一边炒菜一边说:“之前做饭都是烧煤或烧柴火,屋里烟熏火燎的,做一顿饭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自从用上了天然气,又干净又快捷,做饭只需10多分钟,非常方便。”

    卢艳丽家是思礼镇第一批使用天然气的家庭。两年来,她逢人便说,没想到农村这么快就能用上天然气。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走进思礼镇涧南庄村村民姚改叶家,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大姐,我们来你家厨房看看。”随着村干部的呼喊声,姚改叶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一边说:“快进来,我正在天然气灶上蒸米饭,中午就在这吃饭吧。”涧南庄村村干部崔小霞介绍,全村230户,去年8月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入户每户需交2870元,村里每户补贴1500元,每户只需要负担1370元,就能用上干净环保的天然气。

    通了天然气后,农民取暖方式也有了新选择。走进思礼镇高庄村村民孔磊的家,记者看到一个燃气壁挂式采暖炉。“用燃气壁挂式采暖炉,费用高吗?”记者问。“平均每天用气10多方,20多元钱。”孔磊说。

    使用天然气,既省钱、省时,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对此,思礼镇村镇中心主任王国明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冬季生活、取暖主要依靠煤炭,不仅费用高,污染环境,而且存在煤气中毒的隐患。如今,农村开通天然气,让部分农民彻底告别了冬季烧煤或烧柴火取暖的历史。

    天然气入户了,安全最重要。为了保障家庭用气安全,负责安装的工作人员在天然气开通后,及时在村庄的宣传栏里张贴安全用气温馨提示,将安全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并手把手地为村民讲解燃气灶、智能燃气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我市农村,不只是思礼镇一个镇开通了天然气。据市中裕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所有产业集聚(开发)区、平原镇已实现燃气主管网全覆盖。截至2016年5月,我市已开通天然气的村庄(包括城中村)有150余个,彻底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炊事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张佩佩 关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