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王屋镇:昂起“龙头”争一流

2016-05-11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标准高,进度快,质量好!”在近日的全市一季度项目观摩活动中,道境广场项目受到观摩者一致好评。这个省重点项目,对于叫响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名号、强化王屋山景区“龙头”地位、提升济源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与王屋镇的强力协调和优质服务密不可分。”5月10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王屋山景区负责人曹玉靖感慨颇多。对于景区项目,王屋镇一直以“责无旁贷”的心态搞好协调服务——这符合其发展定位和长远规划。
    “如果说王屋山景区是济源旅游‘龙头’的话,那么,王屋镇就最有可能成为济源全域旅游的‘龙头’。”王屋镇党委书记赵中彦沉稳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豪情,“愚公故里有精神,敢叫家乡换新颜!我们将旅游业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大力弘扬传承已久的愚公移山精神,充分利用生态、人文优势,坚持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奋力昂起济源全域旅游的‘龙头’,全力打造景美、人富、产业旺的旅游名镇和休闲强镇,为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旅游,昂起“龙头”,愚公后人信心满怀、步履铿锵! 
    昂起“龙头”  风景为基有优势
    旅游业因其产业带动性强、市场消费潜力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专门性和综合性的政策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正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我市制定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所有这些,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 “利好背景”。    
    “天生丽质难自弃”,王屋镇发展全域旅游,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愚公故里,有精神,有文化;山区镇,生态好,美景多;交通便利,有高速,有省道;“天下第一洞天”“世界地质公园”就在辖区,旅游资源丰富,服务业起步较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屋镇“靠旅游吃旅游”,依托先天优势,突出全域旅游,合理配置资源,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打造“山水休闲品牌、道教养生圣地”。
    我市明确提出要将王屋山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提升项目。“我们与景区是互促互进的关系,‘你好我也好’,景区实力越来越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大。”王屋镇旅游办主任陈中庆介绍,为服务好景区项目,王屋镇专门成立了协调服务小组,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起早贪黑、奋战一线,或者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或者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对接交流、协调沟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确保了道境广场、王母洞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在“借力”发展的同时,王屋镇还通过招商引资,因地制宜上马了王屋山漂流及滑雪、林山水上乐园二期、颐澜春王屋山养生基地、清虚温泉小镇、腊梅观赏园、阳下路旅游服务集聚区等一系列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昂起“龙头”  产业为骨作支撑
    “3年后,这里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5月9日,王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程正平站在和平村村后山坡下,指着满坡的苹果树、梨树、石榴树、樱桃树等果木,向记者描述“瓜果飘香”的美好未来。和平村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的思路,体现了农旅融合的思想,也与王屋镇的产业发展规划高度一致。
    “我们坚持以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推进旅游与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旅游发展的广阔天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王屋镇镇长雷红认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必须强化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的产业支撑,实现景美人和、镇强民富。
    五里桥的鲜果采摘,柏木凹的蔬菜制种,谭庄的油用牡丹;阳下路沿线的休闲农业观光带,杨茶路沿线的高山反季节西红柿种植带,大路河沿线的绿色有机高端农业种植带……由点及线、由线成面绘就的农旅融合“路线图”,开发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也为以赏花摘果、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提供了有效载体,最终都落脚到了增加群众收入上。以制种为例,现在已形成万亩蔬菜制种观光休闲农业带,亩均效益4000余元。以此为依托,每年开展的“菜花飘香”摄影节等活动,又给当地群众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可以预见,随着采摘类农业的不断发展,前往王屋镇的游客数量和当地群众的收入都会大幅度增加。
    工业怎么与旅游融合呢?愚公后人给出了答案——坚持“有进有出”原则:符合全镇整体规划、有助于旅游发展的工业项目,进,留在王屋;否则,出,异地安置。今年,王屋镇引进3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分别是总投资1亿元的含硫烟气治理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酸化膨胀石墨项目及总投资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建成后还可成为乡村游新景观,顺理成章落户本地;前两个项目则分别落户玉川产业集聚区和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产、二产力挺旅游,三产自然不甘落后。王屋镇高标准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全方位提升接待能力,让客人“进得来、留得住、玩得美”。愚公风情小镇就是王屋镇继五里桥和韩旺“农家乐”之后精心打造的乡村休闲度假游基地,以特色餐饮、农家体验、商务休闲为主题,标准高,业态全,可以有效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    
    昂起“龙头”  文化为魂添神韵
    “老汉生来脾气倔,人送外号‘别倒山’,面对着太行与王屋,决心要移掉两座山……”5月10日,王屋山景区琴书亭内,艺人演唱《愚公移山》,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
    王屋山区特有的地方曲艺“王屋琴书”,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王屋镇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王屋历史文化之深厚可不止于此:愚公移山故事与愚公移山精神发祥地;“道教第一洞天”王屋山,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在此设坛祭天,老子在此开创道教先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韩旺花鼓;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阳台宫,唐代司马承祯、玉真公主曾修道于此;“药王”孙思邈晚年在王屋行医采药,直至终老…… 
    “深厚是深厚,但是开发得不够!”赵中彦认为,文化资源是王屋的优势,但是对其挖掘利用一直是短板,“坐拥宝山难见宝”,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他明确表示:“发展全域旅游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深度挖掘、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复兴历史文脉,丰富旅游内涵,让风景‘活’起来,让层次升起来,让收益高起来,让形象好起来!”
    据介绍,王屋镇将从三大方面着手,挖掘和利用古老王屋山道教文化、愚公移山精神文化、民俗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旅游品牌:
    ——体验类,挖掘开发纺棉织布、臼米推碾、劈柴拉锯、打夯放滚、花轿迎娶等极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激发游客的“怀旧”心理,提升旅游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演艺类,大力传承韩旺花鼓、王屋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包装黄帝祭天、祈福朝圣等群众性大型祭祀表演活动及愚公移山情景剧,增强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 
    ——养生类,着力挖掘道教文化资源以及中医药、温泉、山水等优势资源,建设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的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形成富有特色的健康服务和休闲养生品牌。
    愚公文化产业园、王屋山民俗文化园、孙思邈健康养生苑、迎门道教文化体验园……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提上建设日程,部分项目已经开工。“有山有水有文化”的王屋旅游形象逐渐凸显,王屋将以“更秀丽、更雅致”的新形象笑迎八方宾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