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佩 整理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出现一些新词、热词,今年也不例外。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如何体现的?未来这些词将和我们发生怎样的关系?济源晨报全媒体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了20个有代表性的词,读懂它们,将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发展蓝图。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两个攻坚战”
为全面完成2015年和“十二五”目标任务,谋划好2016年乃至“十三五”发展,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坚决打好稳增长保运行和“十三五”发展谋划“两个攻坚战”,实现近期工作与长远目标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面对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把稳增长保运行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长短结合打好经济发展“两个攻坚战”。
“三个一”工作
2015年初,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立足济源实际,提出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帮扶一批重点企业解困、促进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工作重点,简称“三个一”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成立市级领导牵头负责的稳增长保运行领导小组和“三个一”工作组,组建五个督导组进行常态化督导,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和“三个一”工作会议。
“三个十”攻坚行动方案
这是市委、市政府围绕“十三五”发展谋划出台的具体行动方案,包含“十项重大规划”“十项重大工程”“十项重大专题”。
十项重大规划:“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水系建设规划、“十三五”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十三五”“互联网+”建设规划、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十三五”国土资源规划、“十三五”绿色发展规划。
十项重大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综合交通优势提升工程、全域旅游打造工程、城乡一体化提升工程、共享发展惠民工程、网络强市工程、水系打造工程、花园城市建设工程、绿色发展宜居工程、文明文化提升工程。
十项重大专题:项目谋划建设联动转化及奖罚机制、清理规范重点建设区域管理和推进机制、投融资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全域旅游管理和推进机制、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推进机制、人口人才集聚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开发)区和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优秀担当干部选拔使用操作办法、党政重大决策督导落实问责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围绕既事关当前又关系长远的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专题,出台“三个十”攻坚行动方案,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省“百千万”成长工程
这是省工信委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即按照中型企业抓成长、小微企业抓培育的思路,根据“聚焦百户重点、培育千户进规、推动万户创办”的目标任务,在全省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百家成长企业”“千家培育企业”和“万家新创企业”,集中力量支持加快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豫光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7家企业入围河南企业100强,24家中小企业列入省“百千万”成长工程。
“5433”行动计划
这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以文化旅游、物流、商贸、金融、新兴行业等5个领域为重点,围绕商务中心区、小浪底北岸新区、济渎特色商业区、北蟒河休闲文化商业带4个重点集聚发展区域,加快3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3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引领服务业加速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实施服务业发展“5433”行动计划,服务业投资增速首次超过工业。
“双创”
“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充分发挥“双创”“互联网+”等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一园两带十农庄”
“一园”:玉泉都市农业观光园。“两带”:渠马线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阳下路特色农业产业带。
“十农庄”:坡头天仙寨、大峪大奎岭渔庄、大峪东沟乡村旅游、大峪砚瓦河东山林牧、邵原樊梨花山寨、克井一叶葡萄庄园、思礼郑坪生态茶庄、思礼镇高效农业园区、石板沟休闲农庄、王屋罗庄七彩山庄。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一园两带十农庄”加快推进。
PPP
Public(公共)—Private(私人)—Partnership(合作关系)的字母缩写,即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发布PPP项目28个,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6个项目列入省PPP项目推介库,专项债券融资4.7亿元。
“六权”
“六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含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六权”确权颁证完成总任务量的91%,荣获“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十佳单位。
“学前二期”“全面改薄”“城镇扩容”
即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三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学前二期”“全面改薄”和“城镇扩容”工程加快实施,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简称,指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变机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
2016年到2025年,促进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6个省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教、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发展飞跃的国家战略规划。
省三大国家战略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规划。《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2009年8月获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2012年11月获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2013年3月获国务院批复。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综合来看,济源未来发展仍面临不少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实施,对各地的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不仅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我们既要正视问题、防范风险、长期应对,打好持久战,又要保持定力、闯关过坎、久久为功,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实现济源经济社会蝶变升级。
省“1816”投资促进计划
这是2016年河南省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举措,主要内容是:在郑州航空港、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城镇化、高成长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十大领域,集中力量推进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实施,确保完成投资1.6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围绕国家11项重大工程、省“1816”投资促进计划,启动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工程包。
“一区一轴两核两带”发展格局
“一区”:城市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一轴”:沿济源至洛阳交通通道周边发展轴。“两核”:济东新区和小浪底北岸新区。“两带”:沿南太行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两条旅游产业发展带。
“五大统筹”
这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带动,围绕构筑“一区一轴两核两带”发展格局,以做大做美中心城市为核心,着力推进“五大统筹”,打造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省推进“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实施方案
这是河南省贯彻国家《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2015年9月,省政府制定印发了《河南省推进“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推动一批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力争实现每年1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加快一批城中村和城镇棚户区改造,改善常住人口居住条件,5年完成现有218万户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一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带动随迁家属100万人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例句
认真落实省推进“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完善农民进城、创业人员租房购房政策,支持村镇人口、外地户籍人口在城市购房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