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专栏 > 济源两会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6-03-12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5忙些啥
    1 稳增长保运行,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成立市级领导牵头抓总的稳增长保运行领导小组和“三个一”工作组
    ●分4批集中开工重点项目98个;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66个、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完成投资458亿元,增长18.2%
    ●持续强化企业服务,累计减免税费3787万元,提供贷款担保14亿余元,总用地保障面积6251亩
    ●出台“三个十”攻坚行动方案
    ●焦济洛城际铁路列入省2016年开工计划,90项重大布局、重点项目等列入省规划盘子
    2 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工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成长性产业增长10.3%,占工业比重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0%,占工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2%
    ●现代农业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达22.55万吨,实现“十二连增”;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一园两带十农庄”加快推进
    3 抓统筹促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发展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100个村达到省级达标村标准,50个村达到示范村标准,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
    ●被评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示范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99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届满复审
    4 推改革扩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成功争取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实施
    ●荣获“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十佳单位
    ●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招商引资255.7亿元,增长9.8%;到位省外资金176.7亿元,增长9%,
    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13.3%
    ●新增进出口经营登记企业29家,进出口总值达13.4亿美元
    ●公共性保税仓库获批      
    5 强保障惠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技能培训5.4万人、技能鉴定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实现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
    ●新增注册登记企业1432家、个体工商户5777家;开展创业培训3037人次,发放
    贴息贷款1.2亿元,创业带动3900余人就业
    ●新增参保2.5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基金14.4亿元
    ●率先在全省实施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医疗费用零负担
    ●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跨行发放
    2016要干啥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工     作中要突出“一个引领”,做到“五个必须、五个着力”。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566个,完成投资520亿元以上
    ●启动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工程包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面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参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建设,争取融入河南自贸区体系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5亿元以上,到位省外资金189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以上
    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以循环发展为重点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以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加快钢铁产业发展
    ●以提升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快能源产业发展
    ●以强化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化工产业发展
    ●以丰富产品种类为重点加快建材产业发展
    ●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以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加快汽车工业发展
    ●以保障绿色安全、培育知名品牌为重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突出全域旅游引领作用,全力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
    ●实施集聚区提质提速攻坚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加值200亿元、税收收入25亿元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围绕构筑“一区一轴两核两带”发展格局,打造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加快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启动海绵城市试点、济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打造提升12个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
    ●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
    ●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力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建成高标准示范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
    ●继续实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222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6312场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完成5个村整村推进工作,实现3000人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突出精准扶贫脱贫,抓住关键扶贫脱贫,完善政策扶贫脱贫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万人次、创业培训2000人以上;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困难人员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缓解城乡幼儿“入学难”问题及主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文字整理/侯天一   王志远     制图/卫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