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专栏 > 济源两会 > 正文

新闻会客厅:优化调整结构 提升发展内涵

2016-03-11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记者  苗慧玲 史方方 王志远 赵萍 李旭利
    3月10日,市政协委员王长年(左二)、赵玉生(左三)、张丽君(右三)、葛宏英(右二)、赵艳红(右一)做客济源日报社全媒体新闻会客厅。记者 李浩 摄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表现出的三大特点。面临全国、全省的三次产业比重将逐步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演变,我市提出了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的产业强市战略。围绕服务我市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参加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济源日报社全媒体新闻会客厅第一期关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让我们一起听听市政协委员们的心声——
    市政协委员王长年: “紧咬”产业上下游    搭乘互联网“快车”
    “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王长年表示,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空间将受到更多约束。
    王长年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企业可以采取拉伸产业链的方式来应对。例如,力帆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地加快了济源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各相关产业培育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工业产业的回暖不能再固守以往的发展模式,而是需要通过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上下游的衔接程度,进而拓宽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开发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王长年表示,工业企业还应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的推广、销售、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高度黏合,让客户既能在实体店感受到企业产品实实在在的功能,又能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得到真真切切的便利服务。
    市政协委员赵艳红:建设美丽乡村    服务“全域旅游”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广、就业容量大等特点。”赵艳红如今更加关注休闲、健康旅游产业了。我市全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旅游消费处于增长爆发期。赵艳红说:“只有满足游客多样需求,才能将旅游需求转化为经济贡献力。”
    天女河是我市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山环水绕的乡村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发展全域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美丽乡村吸引大批游客,那么如何留住游客呢?赵艳红提出,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旅游产业是服务业,乡村旅游也要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旅游要融入农业、体育、健康、文化等产业,实现统筹发展。”
    赵艳红说,“全域旅游”是全行业、全产业、全时空的产业,只有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凸显“全域旅游”的品牌效应,为济源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增辉添彩。
    市政协委员赵玉生:服务业发展要补“短板”重内涵    
    戴着眼镜的赵玉生儒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他谈起服务业在结构性改革中如何提速时的见解独到。
    赵玉生分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从全国来看,服务业发展占比持续增加,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动力。就我市而言,经济增速换挡必然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投资结构,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是激活市场、推进结构调整的关键。
    赵玉生表示,济源目前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仍然不是很高,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的关键是补短板,整合资源,完善布局。所以要考虑完善政策措施,扶持、推动服务业发展;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快递物流园等大型平台;发展商贸、快递等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健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要通过优化城市商业布局,丰富商贸业态,为服务业提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政协委员张丽君:打破发展瓶颈    助推农业增效   
    “打破农业发展瓶颈,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提质增效转型的必然要求。”就农业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发展方向,张丽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丽君称,新常态下,我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去年争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资金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尽管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农业产业结构仍有待提升。”张丽君认为,当前,农业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结合这些问题,张丽君建议,我市农业应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农业资源和我市地域特点充分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打造农业精品,壮大龙头产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监管力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市政协委员葛宏英:要培训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   
    “农业做优的关键是培育更多‘田秀才’‘土专家’,让先进技术在农业提质增效中发挥更大作用。”葛宏英是在我市农技战线上耕耘了30多年的“资深专家”。年轻时,他经历过济源“樱桃李”远销香港、闻名世界的辉煌;现如今,他又长期关注济源“中国核桃之乡”的成长之路。
    谈到如何把济源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时,葛宏英说,现在,国家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在政府适度引导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就济源来讲,我市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等,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技术力量支撑,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培训大量实用型、技术型职业农民,服务济源现代农业发展。”葛宏英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