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结对”村里话致富

2016-01-04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互信的桥梁由此建立。2015年12月25日,在下冶镇中吴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场对话正在热烈展开。“我院彭涛同志担任中吴村第一书记有三个多月了,也为村里做了一些事情。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听听村民们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对产业发展有什么期盼?”市农科院负责人的话开门见山。

    村党支部书记常正现介绍,该村辖9个居民组,有170户720口人,耕地面积800余亩,坡地和林地面积400余亩,种植业以薄皮核桃、烟叶为主,养殖业以猪为主。

    “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希望如何解决?”市农科院负责人问。老党员翟作儒第一个发言:“村民种植薄皮核桃七八年了,树长得很大,就是挂果太少,且果小而硬。希望包村单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我也说说。第一书记进村后,帮助引进了蔬菜制种,目前有7户村民种植,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希望在育苗、移栽的关键时期,技术人员能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居民组组长陈现杰谈了自己的心愿。

    市农科院负责人仔细倾听大家的发言,认真记下要点,不时插话,与代表交换意见。在热烈的气氛中,智慧的火花一次次闪烁,发展的思路一次次拓展。

    “说心里话,村民不是不愿干,而是不会干。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种植的核桃、烟叶,都是一些老人管理。老人不懂技术,导致经济效益低。希望第一书记能够帮助村民理出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新兴产业,吸引青壮劳动力回村发展。”群众代表聂乃礼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党员代表程长珍接过话茬说:“第一书记来了之后,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大家伙都愿意跟着他干。期待他带领大家发展经济作物,早日脱贫。”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层面发出“相同”的声音。

    “山区脱贫,说到底还是要靠山。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根据山区水利条件的改变,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优化发展核桃产业,示范推广蔬菜制种产业,引进示范油料牡丹、软籽石榴产业,并向小型家庭农场管理模式转变。同时,我们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建设节水灌溉、冷库、仓储等设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彭涛的一席话,让村民们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会议室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和阵阵掌声。真诚的对话、清晰的思路、发展的动力,让村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黄莎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