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下来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让孩子阳光、自信、快乐、健康成长,这是我们一直的追求。”下冶镇中心校邓广周校长说。
下冶镇位于王屋山深处,距市区约50公里,现有两所初中、3所小学、6个教学点和一所中心幼儿园,教职工210人,学生2000余人。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近年,下冶镇中心校围绕“幸福教育”理念,强管理,强师资,强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教师素养:孩子成长的源泉
“在这里,我尽情地挥洒着我的青春;在这里,我畅快地实现着我的人生价值。”被评上下冶镇“十佳青年教师”的赵颖说。
2013年9月,她考上特岗教师,来到下冶镇一个偏远的教学点任教。这个学生总数50人的教学点也曾让她感到迷茫。“而当面对一个个渴望求知的学生,我心潮澎湃,终于明白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这里有一群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我就是他们的翅膀,带他们飞向人生理想的殿堂。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赵颖说。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积极参加中心校的“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并按照“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严格要求自。没有教学经验,她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还从网上购买光盘听名家讲课,自制教具;理论不深,她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论著作,充实自己。初教语文的她和学生一起背课文,整册书都熟记于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11月举行的全镇青年教师公开课大赛中,她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她从网上购买了腰鼓、跳绳等,教孩子们打腰鼓、跳花样跳绳。每到下课的时候,校园里就成了沸腾的海洋。除此之外,她还教孩子们排练情景剧等。腰鼓让孩子敲打出童年的欢乐,花样跳绳让孩子跳出七彩童年。“我要让小小的教学点充满童年的色彩,我要把我会的一切都带给他们,不辜负青春,和孩子一起共同享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赵颖说。
据了解,下冶镇中心校目前有像赵颖这样的特岗教师100人。他们是教学的主力军。为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熟练教学,下冶镇实施了“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让全部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并且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同时,该镇中心校还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教研活动,打造有效课堂。由镇中心校与各校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目标激励、夯实教学常规、细化考评细则、综合性评价、教学大观摩、邀请名家讲课等一系列方式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
活力校园:孩子幸福的源泉
每年,下冶镇中心校都要举行艺术节活动。每年的开幕式节目表演中,学生表演的“韵律篮球操”都是亮点。孩子们熟练地运球、传球、转球,动作娴熟、整齐划一。有的学校还把太极拳和篮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篮球操形式新颖,动作优美,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据了解,下冶镇中心校通过实施“1+N”活动,积极创建“活力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为中心校规定活动项目,一至二年级为跳绳活动,三至九年级为篮球活动。“N”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理解:中心校层面,为一所学校一个特色活动,合在一起称为N项活动;学校层面,除“1”外,还有一至两项特色活动,称为N项活动;学生层面,除“1”外,还有一至两项特长活动,称为N项活动。
下冶二小的篮球训练最有代表性——单人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该校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训练集体篮球操。单人训练包括原地单、双手运球、胯下运球、胸前传球等项目;集体训练包括花样运球、指尖转球、两人轮转、四人套花传球等等项目。同时,班班组建有男女篮球队,定期组织三级篮球联赛,学生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笔者还观察到一种怪现象:这里的小商店不是以卖小食品为主吸引学生,而是在显眼的位置摆上各式各样的篮球。“以往,下冶镇的村庄几乎没有篮球场地,大人、小孩很少参与篮球活动。现在所有村庄都有篮球场地,每逢周末,各个村庄的篮球场地就成了村中最热闹的地方。”一位学生家长兴奋地说。
据邓广周介绍,全镇的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以跳绳和转呼啦圈为主。就跳绳来说就有单脚跳、双脚齐跳、双脚轮换跳、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车轮跳、滑板跳等,花样繁多。高年级学生课间活动是练舞蹈、腰鼓、军体拳。笔者看到,二年级的跳绳,童趣飞扬;三年级的舞蹈,优美多姿;五年级的军体拳,虎虎生威;六年级的腰鼓,激情满怀。孩子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据悉,该中心校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组建特色活动社团,如舞蹈班、计算机班、书法班、演讲班、文学创作班等,学生的参与率在98%以上。
贺欣欣 丁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