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梨林:农家院里唱起怀梆戏

2014-08-25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唐祖爷把妾妃来夸赞,感激你三千宠爱集于俺。且祝愿龙体永康健,愿你万岁爷寿比南山……”8月23日晚,记者在梨林镇程村采访时,被一段怀梆戏《返西京》深深吸引,循声寻去,只见一个农家院里灯火通明,鼓乐齐奏,很是热闹。

    “快来看,这可是一出好戏。”看到记者来采访,村里热情的戏迷招呼说。

    在排演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个团队的成员年龄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80多岁。无论是乐队,还是演员,排演时都很投入。80岁的村民周恒超正在演唱《打南阳》选段,村民们在旁边模仿着他的一招一式。“怀梆戏是沁阳、济源等地特有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村民唱怀邦戏也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保留着那时候的戏箱和铡刀,我们已是第三代继承人了。”排演结束后,周恒超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

    “下面由我来演唱《五虎拜寿》选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68岁的村民赵功朝健步走上前介绍着。

    “村民们很爱看怀梆戏,原汁原味,剧情都是身边熟悉的传统故事。”刚刚唱罢一段戏的村民王秋婷说。

    “好,唱得太好了,再来一段!”演员们的精彩演唱,赢得了村民们的掌声和叫好声。

    说起唱怀梆戏的经历,村里的老年人很来劲。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我从16岁开始唱花脸,一直到现在都没停止。只要锣鼓一响,我就嗓子痒痒。前几天,我还到文化城参加了演出,可过瘾了。”

    82岁的张体军从18岁开始唱戏。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就到周边的洛阳、沁阳等地演出,每场戏可收150元至200元。”

    68岁的李存敬,小时候亲眼目睹长辈们每次演戏都去外地请人拉弦的场景,就决心自学拉弦,想为怀梆戏的发展出一份力。他告诉记者:“我从13岁开始学习拉弦,由于没有任何乐理知识,连基本的乐谱都不懂,学起来很费劲,学了六七年才能上台。现在,我不仅可以拉头弦,还能唱上两段。”

    梁国喜的父亲是该村怀梆剧团的老团长,他子承父业,从19岁就接任团长。每天晚上,他带领村民在家里排戏,所需的水、电、暖等,他都免费提供。他的爱人郭秀莲也深受影响,唱起了黑头。村民商小秋说:“村民们在这里排戏,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团长不仅提供场所、茶水、椅子等,还管饭。”

    尽管村里喜欢唱怀梆戏的人不少,但是老艺人们还是有自己的担忧。82岁的李存仅是一名老演员,从18岁开始唱小生,至今尽管人已沧桑,但心未老。他说:“村里一些老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渐退出舞台,有的已经离世,怀梆戏特有的表演艺术和技巧难以得到传承。年轻人喜欢唱戏的太少,怀梆戏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程村村委会主任都小龙也表示,多培养一些年轻人是老艺人最大的心愿。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将结合时代背景,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创排一些新戏,努力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