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贾庄:在希望的田野上转型发展

2014-08-16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或许有人会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克井镇贾庄村曾经是农业生产的标兵村。但时至今日,贾庄村土地已全部流转完毕,1100多亩耕地已全部发展成为苗木花卉基地。面对现在,贾庄人的感慨是在改革中得了实惠。谈起未来,贾庄人把更大希望放在新的转型跨越上。

    土地流转,打开村民致富路

    “当时,村里有农业科研所,有农机站,还有小麦良种培育基地。”8月15日,谈起曾经红极一时的农业生产,村民王计忠回忆说,当时贾庄的农田基础条件好,在农技部门的协助下,粮食亩产年年攀高,在全市很出名。“作为世世代代的老农民,村民们唯一的心思就是如何把地种好。”

    变化发生在2012年10月,贾庄将所有土地进行了流转。承包土地的豫光集团种上了菊花、大豆和国槐、法桐、女贞等苗木,让曾经的高产农田变成了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不种地的王计忠夫妇和其他百余名村民一样,应聘到苗木花卉基地,以前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打工仔。除了自家土地每年可以得到几千元流转费外,老两口通过打工每年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谈起土地流转,王计忠伸出大拇指,直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民富村穷,集体经济捉襟见肘

    “村民们富了,但是村集体收入却不高。”说起困难,村委会主任张红卫直言不讳。

    张红卫说,贾庄村的村民除了到苗木花卉基地打工外,一部分人在周边的企业上班,一部分人在城里做生意,收入都比较高。但与村民较高的收入形成反差的是,贾庄村集体收入每年只有12万元左右,主要来自一个石英砂厂、一个轻钙厂、一个幼儿园和部分养殖场的土地使用费。说贾庄是个穷村,一点也不为过。

    张红卫向记者介绍,贾庄村地处我市的水源地,要经营企业市里有很大限制,要求不能有任何污染排放。在这样的框框下,贾庄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虽然村里为群众干了不少事,提升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脏乱差面貌,但也落下了‘饥荒’。”张红卫说。

    找准定位,转型发展无限期待

    从原来的农业标兵村,到如今的无粮村,贾庄村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在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贾庄村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村民们似乎难以预测。

    “在困难中找优势,在大局中找定位。”面对记者对下一步发展的提问,勋掌管理区书记赵小东分析说,贾庄村不是没有优势。第一,贾庄村位于西二环和规划中的北二环的交叉处,镇区主要干道文化路穿村而过,是克井镇与市区的融合地带。第二,贾庄村的市场规模长期以来辐射到周边村,市场人气较高。“转变发展思路,凝聚商业人气,实现转型发展。”为了贾庄村的发展,克井镇政府显然多了一份思考。

    包村干部姚建忠说:“贾庄村将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实现农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发展。我们相信,贾庄村的美好未来即将到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