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正文

邵原:“连心路”连起干群心

2014-06-24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以前,这条路不通,收庄稼得肩挑背扛;现在,村干部出资修通了这条路,方便了俺的生产生活。”6月16日,记者在邵原镇阳安村采访时,村民卢思天指着眼前新修的道路说。

    阳安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辖10个居民组,有1200亩耕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在家种烟叶。由于路面坑洼,车辆难行,每到收获季节,成熟的烟叶向外运送非常吃力。”

    据该村村委会主任卢会战介绍,这条3米宽200米长的土路,是一条农业生产路,沿线有农田500余亩。因为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每逢下雨就会积水,运送物资的车辆和耕种机械根本通不过。

    为改变现状,该村党支部书记卢正军决定带领村干部集资修路。今年5月下旬,卢正军率先出资5000元,并表示不够再补。一时间,村委会主任出资2000元,治保主任出资1000元,村委会委员出资1000元,第一、二、三居民组组长各出资1000元……短短几天时间,村里就筹集了2万余元用于修建生产道路。

    资金问题解决了,工程就迅速启动。村班子成员奋战在施工一线,拉水泥、铲沙石、滚路面,忙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多村民也积极投身到工程建设之中。卢正军告诉记者:“村民修路的积极性很高,出动义务工300余人次。一些家庭妇女抢着往工地送水送饭,节省了建设开支的同时,也加快了工程进度。经过10余天的紧张施工,这条被村民称为‘连心路’的道路建成投用。”

    “以前,这条路可苦了村民。晴天一过车,满村都是灰;雨天一脚踩下去,满脚都是泥。这条路修好后,村民不用绕道了,收获季节不再作难了。”80岁的老党员刘得宣说。

    村民卢红霞说:“在修路过程中,村干部提出将土路后面地势较高的那一段,挖出一条沟连接到东干渠,下雨天直接把雨水引流至东干渠,既能泄洪,又方便了村民灌溉。”

    小小的一条村中道路,虽然投资不大,可是解决了全村人多年的心病。80岁的卢思全说:“以前,路不平还脏得很,孩子们不让我出门,担心我摔倒。现在,路通了,不仅我自己可以出去转了,村民之间走动也频繁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

    道路修好了,关键还要靠管理。卢会战表示,以前,道路没有硬化,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现在,他们把村中的路段和死角分片、分段划分责任区,坚持每周每位村干部至少打扫3次,从而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来。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常金霞

回顶部